卫国大夫石碏(史书中有时也写作石蜡)晚年做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:他亲自下令处死了自己的儿子红领金服,为的是维护国家与社稷的大义。这件事后来也牵出卫宣公娶妾生子的丑闻。下面把事情按时间顺序讲清楚,语言尽量通俗明白。
卫庄公当年娶了有名的庄姜。庄姜既是古代著名美女,也是早期的女诗人,但她在宫中并不受宠,也没有亲生儿子。她待庄公所生的子嗣如己出,其中有一名为公子完;她又曾为庄公引荐过别的女子,这女子生了小儿子州吁。州吁深得庄公宠爱,地位很高。
朝中大夫曾劝说庄公:若真宠爱庶出之子红领金服,应明确立为太子;否则就要节制宠爱,免得宠成骄纵、招致祸乱。庄公没有采纳。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关系很好,两人经常一同打猎、商议军政。石碏得知后极为气愤,严厉惩罚了石厚,甚至把他关起来鞭打。石厚因此心生反抗,出走到州吁府中,从此结下深交。
展开剩余69%庄公死后,公子完继位为卫桓公。但他性情软弱,无力作为,石厚看不下去,于是辞官回乡。州吁和石厚则密谋夺权。桓公要去周朝吊祭,正中他们下手的好机会:宴请设在西门,暗藏数百刀斧手埋伏。州吁在宴上借敬酒之机行刺,桓公被杀,州吁随后篡位并借口桓公“暴毙”来平息非议。
不过朝中文武对州吁的合法性仍有争议。为了转移国内不满红领金服,州吁准备对外用战争来巩固声威,听取了石厚的建议,联合其他小国去伐郑国。战事初捷,石厚觉得该收手回国,但州吁觉得趁胜可以继续扩张。石厚劝说,要稳国内政,最好取得有影响力人物的支持——尤其是请回有威望的老臣石碏入朝,这样能稳住人心。
州吁带着礼物去请石碏,但石碏闭门不见,声称身体欠安。石厚于是亲自回家劝父亲,石碏这才露面。石碏一番思虑后写了一封血书,声称国家将有篡位之祸,指责州吁的恶行多半是因石厚的协助而成。他在信中提出:必须以诛杀石厚和州吁,来昭雪天下,以示清明,警戒后世。
州吁与石厚因此被陈国拘捕。陈国在太庙张贴告示,辱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,随后以周王的名义逮捕了二人。朝臣中有人提议宽恕石厚,毕竟他是石碏之子,但石碏态度坚决:国事在前,父子情在后。他公开宣称要以身作则,手刃逆子以平社稷。最终,石碏命人处决了自己的儿子石厚——在临刑前,石厚请求见父最后一面并说了话,随后被斩首。石碏的这一行动在当时被视为“以大义灭亲”。
随后,卫国由卫宣公继位。关于宣公,他强娶自己父亲的小妾,后来又把这位小妾生的儿子的妻子纳入自己府中,造成不小的宫廷丑闻。但这些后事并不影响史书对石碏“为大义而灭亲”这一行为的评价。左丘明曾称赞石碏:“为大义而灭亲,真纯臣也。”意思是说,为了国家大义能够割舍私情,这种臣子值得称道。
古代讲究“国与家”的秩序,有时私情必须为公义让步。用今天的眼光可能难以完全理解那时的价值判断,但在当时的语境里,石碏以国家社稷为重的选择,被视为忠臣之举。他的故事也被后世记入史册,成为古代忠义观念的一部分。
(史料来源见《左传》《东周列国志》《史记》——本文为通俗改写红领金服,力求保持原意与事件脉络。)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